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自學(xué)考試 > 自學(xué)考試歷年試題 > 全國2011年7月自學(xué)考試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

全國2011年7月自學(xué)考試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

更新時間:2011-07-27 16:16:01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xué)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yù)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xué)考試

  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

  課程代碼:0026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西周關(guān)于“天命”轉(zhuǎn)移的學(xué)說是( )

  A.以德配天轉(zhuǎn)自環(huán) 球 網(wǎng) 校edu24ol.com

  B.王權(quán)神授

  C.歲時祭天

  D.恭行天罰

  2.西周時期,禮的作用是( )

  A.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B.長長,男女有別

  C.親親,尊尊

  D.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周公主張“奸宄殺人,歷人宥”中的“歷人”是指( )

  A.有過刑罰經(jīng)歷的人

  B.歷史上的人

  C.無關(guān)的過路人

  D.年老無依的人

  4.春秋時期主張以法統(tǒng)政、禮法并用的思想家是( )

  A.齊桓公

  B.吳起

  C.管仲

  D.申不害

  5.最早提出“仁政”學(xué)說的先秦思想家是( )

  A.孔子

  B.管仲

  C.鄧析

  D.孟子

  6.先秦時期,提出“治之經(jīng),禮與刑”法律命題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商鞅

  D.韓非

  7.下列墨家思想命題中,帶有自然法色彩的是( )

  A.尚賢

  B.尚同

  C.以天為法

  D.相愛相利

  8.“欲絕去禮學(xué),兼棄仁義”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兵家

  9.老子認(rèn)為,天下混亂、人民難治的原因,在于統(tǒng)治者追求( )

  A.無為

  B.有為

  C.清凈

  D.自然

  10.“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的法治主張出自( )

  A.商鞅

  B.莊子

  C.墨子

  D.孔子

  11.與“有道之國,法立則私議不行”主旨較為接近的說法是( )

  A.公私之分明,則小人不嫉賢,而不肖者不妒功

  B.先王不恃其強(qiáng),而恃其勢

  C.權(quán)者,君之所獨制也

  D.所謂一刑者,刑無等級

  12.早期黃老之學(xué)具有的明顯特征是( )

  A.專任法治

  B.道法自然

  C.以德治國

  D.道法結(jié)合

  13.“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法律命題的思想本質(zhì)是( )

  A.以法治國

  B.德主刑輔

  C.以禮治國

  D.政教合一

  14.晉代明確提出“以禮率律”的思想家是( )

  A.張斐

  B.杜預(yù)

  C.劉頌

  D.拓跋宏

  15.下列法律制度中,由北魏孝文帝創(chuàng)立并沿用至清朝的是( )

  A.八議

  B.肉刑

  C.十惡

  D.存留養(yǎng)親

  16.主持制訂《開皇律》的皇帝是( )

  A.隋煬帝

  B.隋文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17.唐代集中批判“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觀點的作品是( )

  A.《春秋繁露》

  B.《時令論》

  C.《禮記》

  D.《斷刑論》

  18.《大學(xué)衍義補(bǔ)》的作者是( )

  A.朱熹

  B.王安石

  C.丘?

  D.真德秀

  19.宋代主張恢復(fù)“明法科”考試的思想家是( )

  A.范仲淹

  B.王安石

  C.歐陽修

  D.司馬光

  20.黃宗羲提出“一家之法”中的“家”,主要是指( )

  A.家庭

  B.官員

  C.個人

  D.皇帝

  21.王夫之所謂“封建”制的本質(zhì)是(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分省制

  D.藩屬制

  22.龔自珍認(rèn)為,國家、刑罰、禮樂起源于( )

  A.商

  B.工

  C.農(nóng)

  D.兵

  23.“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反映了洪秀全的( )

  A.君主專制思想

  B.君主共和思想

  C.立憲民主思想

  D.君臣共主思想

  24.洋務(wù)運動的口號除了“自強(qiáng)”以外,還有( )

  A.民主

  B.立憲

  C.法治

  D.求富

  25.近代提出“法律本原實與經(jīng)術(shù)相表里”的著名人物是( )

  A.沈家本

  B.李鴻章

  C.張之洞

  D.曾國藩

  26.《大同書》的作者是( )

  A.章太炎

  B.梁啟超

  C.譚嗣同

  D.康有為

  27.按照梁啟超的社會演進(jìn)觀念,“多君為政”的下一步是( )

  A.民為政

  B.一君為政

  C.共和民主

  D.君主立憲

  28.沈家本認(rèn)為新舊法學(xué)的共同核心是( )

  A.平等

  B.情理

  C.仁恕

  D.人權(quán)

  29.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是( )

  A.同盟會

  B.興中會

  C.光復(fù)會

  D.強(qiáng)學(xué)會

  30.章太炎“限襲產(chǎn)之?dāng)?shù)”主張的實質(zhì)是限制( )

  A.人身權(quán)

  B.繼承權(quán)

  C.契約權(quán)

  D.房產(chǎn)權(quán)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下列能夠體現(xiàn)“神權(quán)法”思想的說法有( )

  A.用天之罰

  B.天用剿絕其命

  C.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D.有夏服天命

  E.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32.下列先秦法家人物中屬于“后期法家”的是( )

  A.韓非

  B.李斯

  C.申不害

  D.慎到

  E.吳起

  33.唐律中體現(xiàn)“父為子綱”的代表性條款有( )

  A.子孫違犯教令

  B.子孫別籍、異財

  C.七出

  D.謀大逆

  E.大不敬

  34.集中反映耶律楚材法律思想的作品有( )

  A.《陳時務(wù)十策》

  B.《大札撒》

  C.《便宜十八事》

  D.《湛然居士集》

  E.《西游錄》

  35.孫中山新民生主義的主要原則是( )

  A.平均地權(quán)

  B.耕者有其田

  C.主權(quán)在民

  D.節(jié)制資本

  E.扶傾濟(jì)弱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37.“明分使群”

  38.理學(xué)

  39.“天下為主君為客”

  40.三民主義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41.簡述商鞅關(guān)于法律起源的“三世說”。

  42.簡述晉代律學(xué)的特點。

  43.簡述孫中山的權(quán)能分治學(xué)說。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4.試論秦朝“法治”思想及其得失。

  45.試從憲法思想的角度,論述章太炎所設(shè)計的“中華民國”方案特點。

  溫馨提示:由于很多試題(主要是主觀題),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是開放的,一道題的解題思路是多種多樣的,從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出發(fā),應(yīng)該鼓勵自考生用多樣的思路解題。正是因為如此,在評卷過程中,往往會根據(jù)考生的作答情況,對評分標(biāo)準(zhǔn)進(jìn)行調(diào)整,也正因如此,教育部把國家教育考試靠后的評分標(biāo)準(zhǔn)仍然列為秘密材料。因此教育部不在網(wǎng)上公布答案,請考生諒解。

?2011年4月自學(xué)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及方式匯總

?2011年下半年各地自學(xué)考試報名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xué)考試頻道    自學(xué)考試論壇    自學(xué)考試博客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xí)

自學(xué)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xué)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xué)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yù)計用時3分鐘

自學(xué)考試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dá)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