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胃的解剖
胃的解剖
(一)胃的位置和分區(qū) 胃位于食管和十二指腸之間,上端與食管相連的入口部位稱賁門,距離門齒約40 cm,下端與十二指腸相連接的出口為幽門。腹段食管與胃大彎的交角稱賁門切跡,該切跡的粘膜面形成賁門皺璧,有防止胃內容物向食管逆流的作用。幽門部環(huán)狀肌增厚,漿膜面可見一環(huán)形淺溝,幽門前靜脈沿此溝的腹側面下行,是術中區(qū)分胃幽門與十二指腸的解剖標志。將胃小彎和胃大彎各作三等份,再連接各對應點可將胃分為三個區(qū)域,上1/3為賁門胃底部U (upper)區(qū);中1/3是胃體部M (middle)區(qū),下1/3即幽門部L (lower)區(qū)。
(二)胃的韌帶 胃與周圍器官有韌帶相連接,包括胃膈韌帶、肝胃韌帶、脾胃韌帶、胃結腸韌帶和胃胰韌帶,胃憑借韌帶固定于上腹部。胃胰韌帶位于胃后方,自腹腔動脈起始處向上達到胃與賁門部,其內有胃左動脈走行,參與組成小網(wǎng)膜囊后壁。
(三)胃的血管 胃的動脈血供豐富,來源于腹腔動脈。發(fā)自腹腔動脈干的胃左動脈和來自肝固有動脈的胃右動脈形成胃小彎動脈弓供血胃小彎。胃大彎由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的胃網(wǎng)膜右動脈和來自脾動脈的胃網(wǎng)膜左動脈構成胃大彎的動脈弓。來自脾動脈的數(shù)支胃短動脈供應胃底。胃后動脈可以是一支或兩支,起自脾動脈的中1/3段,于小網(wǎng)膜囊后壁的腹膜后面伴同名靜脈上行,分布于胃體上部與胃底的后壁。胃有豐富的粘膜下血管叢,靜脈回流匯集到門靜脈系統(tǒng)。胃的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胃短靜脈、胃網(wǎng)膜左靜脈均回流人脾靜脈;胃網(wǎng)膜右靜脈則回流人腸系膜上靜脈;胃左靜脈(即冠狀靜脈)的血液可直接注人門靜脈或匯人脾靜脈;胃右靜脈直接注入門靜脈。
(四)胃的淋巴引流 胃粘膜下淋巴管網(wǎng)豐富,并經賁門與食管、經幽門與十二指腸交通。胃周淋巴結,沿胃的主要動脈及其分支分布,淋巴管回流逆動脈血流方向走行,經多個淋巴結逐步向動脈根部聚集。胃周共有16組淋巴結。按淋巴的主要引流方向可分為以下四群:①腹腔淋巴結群,引流胃小彎上部淋巴液;②幽門上淋巴結群,引流胃小彎下部淋巴液;③幽門下淋巴結群,引流胃大彎右側淋巴液;④胰脾淋巴結群,引流胃大彎上部淋巴液。
(五)胃的神經 胃受自主神經支配,支配胃的運動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胃的交感神經為來自腹腔神經叢的節(jié)后纖維,和動脈分支伴行進人胃,主要抑制胃的分泌和運動并傳出痛覺;胃的副交感神經來自迷走神經,主要促進胃的分泌和運動。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纖維共同在肌層間和粘膜下層組成神經網(wǎng),以協(xié)調胃的分泌和運動功能。左、右迷走神經沿食管下行,左迷走神經在賁門前面,分出肝膽支和胃前支(Latarjet前神經);右迷走神經在賁門背側,分出腹腔支和胃后支(Latarjet后神經)。迷走神經的胃前支、后支都沿胃小彎行走,發(fā)出的分支和胃動、靜脈分支伴行,進人胃的前、后壁。最后的3~4終末支,在距幽門約5~7 cm處進人胃竇,形似“鴉爪”,管理幽門的排空功能,在行高選擇性胃迷走神經切斷術時作為保留分支的標志。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y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y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y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y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y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jié)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y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xiàn)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y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y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