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第九章

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第九章

更新時間:2013-05-31 14:13:35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第九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考前直播公開課免費獲取過關秘籍2013年經濟師考試報名進行時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匯總

  第九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本章主要介紹的是中央銀行及貨幣政策的相關知識。從最近幾年的考試來看,本章所出題目每年都涉及單選題、多選題、案例分析題三種題型,并且所占分值每年都在17、18分,由此可見,本章絕對是重點章節(jié)。建議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本章知識。

  第一節(jié) 中央銀行概述

  一、中央銀行的產生及其獨立性

  (一)中央銀行的產生

  1.中央銀行的產生有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比較成熟;二是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對此有客觀需求。

  2.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大致出于這樣四個方面的需要:

  

  設立最早的中央銀行是瑞典銀行(1656)。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它雖然成立晚于瑞典銀行,但是被公認為是近代中央銀行的鼻祖。英格蘭銀行的演變過程是典型的中央銀行的演變過程。

  3.各國中央銀行的產生和發(fā)展大體上是經由這樣三個途徑:

  (1)由商業(yè)銀行轉化為中央銀行(英法德);

  (2)專門設置的中央銀行(美);

  (3)由綜合型銀行改革為單一職能的中央銀行(前蘇聯、東歐、中國)。

  (二)中央銀行的獨立性――相對獨立性

  1.相對獨立性:不是國家一般政府機構、不能完全獨立于政府之外,應在國家總體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目標之下,獨立地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

  2.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一般具有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建立獨立的貨幣發(fā)行制度,穩(wěn)定貨幣。

  第二,獨立制定實施貨幣政策。

  第三,獨立監(jiān)管、調控整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

  3.一般而言,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保持應遵循這樣兩條基本原則:

  一是中央銀行應以一國宏觀經濟目標為出發(fā)點制定貨幣政策,從事業(yè)務操作;

  二是中央銀行應按照金融運行規(guī)律,制定實施貨幣政策,規(guī)避政府短期行為的干擾。

  4.目前國際上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模式主要有:

  第一,獨立性較大的模式。中央銀行直接對國會負責。如美國、德國。

  第二,獨立性稍次的模式。中央銀行名義上隸屬于政府,而實際上保持著較大的獨立性。如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

  第三,獨立性較小的模式。中央銀行接受政府的指令。如意大利。

  【例題?單選題】中央銀行獨立性最強的模式是( )。

  A.對國會負責

  B.對政府負責

  C.對領導人負責

  D.對企業(yè)負責

  【答案】A

  【解析】中央銀行直接對國會負責是獨立性較大的模式。故正確答案為A。

  二、中央銀行的性質與職能

  (一)中央銀行的性質

  中央銀行的性質是:中央銀行是金融管理機構,它代表國家管理金融,制定和執(zhí)行金融方針政策,主要采用經濟手段對金融經濟領域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中央銀行是一國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

  當代各國的中央銀行均居于本國金融體系的領導和核心地位,其主要任務是制定和實施國家金融政策,并代表國家監(jiān)督和管理全國金融業(yè)。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中央銀行的職能包括發(fā)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管理金融的銀行等四個方面。

  1.發(fā)行的銀行

  中央銀行是發(fā)行的銀行,指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fā)行,具有貨幣發(fā)行的特權、獨占權,是一國唯一的貨幣發(fā)行機構。中央銀行作為發(fā)行的銀行,具有以下幾個基本職能:

  (1)中央銀行應根據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的客觀情況,適時適度發(fā)行貨幣,保持貨幣供給與流通中貨幣需求的基本一致,為國民經濟穩(wěn)定持續(xù)增長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

  (2)中央銀行應從宏觀經濟角度控制信用規(guī)模,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

  (3)中央銀行應根據貨幣流通需要,適時印刷、鑄造或銷毀票幣,調撥庫款,調劑地區(qū)間貨幣分布、貨幣面額比例,滿足流通中貨幣支取的不同要求。

  2.政府的銀行

  中央銀行是政府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為政府提供服務,是政府管理一國金融的專門機構。中央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具有以下基本職責:

  (1)代理國庫。

  (2)對政府融通資金。(方式:①提供貸款;②購買政府債券)

  (3)代理政府金融事務。

  (4)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活動。

  (5)充當政府金融政策顧問。

  3.銀行的銀行

  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指中央銀行通過辦理存、放、匯等項業(yè)務,作商業(yè)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的最后貸款人,履行以下幾項職責:

  (1)集中保管存款準備金。

  (2)充當最后貸款人。通常采取兩種形式:一是票據再貼現,二是票據再抵押。

  (3)主持全國銀行間的清算業(yè)務。

  (4)主持外匯頭寸拋補業(yè)務。

  4.管理金融的銀行

  職責主要表現在:

  (1)根據國情合理制定實施貨幣政策。

  (2)制定頒布各種金融法規(guī)、金融業(yè)務規(guī)章,監(jiān)督管理各金融機構的業(yè)務活動。

  (3)管理境內金融市場。

  【例題?多選題】中央銀行是管理金融的銀行,其職責主要表現在( )。

  A.制定實施貨幣政策

  B.頒布各種金融法規(guī)

  C.管理境外金融市場

  D.管理境內金融市場

  E.發(fā)行貨幣

  【答案】ABD

  【解析】中央銀行是管理金融的銀行職責主要表現在:(1)根據國情合理制定實施貨幣政策。(2)制定頒布各種金融法規(guī)、金融業(yè)務規(guī)章,監(jiān)督管理各金融機構的業(yè)務活動。(3)管理境內金融市場。故正確答案為ABD。

  三、中央銀行的業(yè)務

  (一)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就貨幣供給量的調控而言,中央銀行可以通過適時適度變動資產負債規(guī)模、結構,而使貨幣供給量作相應的變動,以實現其所定調控目標。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負債
國外資產
 
外匯
通貨發(fā)行
黃金
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存款
貼現及外放
國庫及公共機構存款
政府債券
其他負債
政府借款
資本項目
其他資產(固定資產等)
 
資產項目合計
負債項目合計

  其中,通貨發(fā)行、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存款、國庫及公共機構存款之和,被稱為基礎貨幣。

  (二)中央銀行的業(yè)務

  1.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

  中央銀行的負債是指由社會各集團和家庭個人持有的對中央銀行的債權。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是中央銀行資產業(yè)務的基礎。

  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主要有:

  (1)貨幣發(fā)行。

  (2)代理國庫。

  (3)集中存款準備金。

  2.中央銀行的資產業(yè)務

  中央銀行的資產業(yè)務主要有:

  (1)貸款。中央銀行的貸款對象是:商業(yè)銀行、政府。

  (2)再貼現。

  (3)證券買賣。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供應量,適時地開展公開市場業(yè)務。

  (4)國際儲備。

  (5)其它資產業(yè)務。

  3.中央銀行的中間業(yè)務

  資產清算業(yè)務是中央銀行的主要中間業(yè)務,這類業(yè)務可以劃分為:

  (1)集中辦理票據交換。

  (2)結清交換差額。

  (3)辦理異地資金轉移。

  【例題?多選題】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主要有( )。

  A.貨幣發(fā)行

  B.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存款

  C.國庫等公共機構存款

  D.外匯和黃金

  E.政府借款

  【答案】ABC

  【解析】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主要有:1.貨幣發(fā)行;2.代理國庫;3.集中存款準備金。故正確答案為ABC。

  第二節(jié) 貨幣政策體系

  一、金融宏觀調控與貨幣政策概述

  (一)金融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是國家的經濟職能,是國家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干預。

  宏觀調控有以下三個特點:

  其一,在經濟學中,宏觀經濟分析和宏觀調控主要是針對經濟的短期運行,解決經濟的周期波動問題,主要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匯率政策),有時還使用收入政策。

  其二,宏觀調控和政府管制都是由政府及有關部門實施和操作的,但兩者的具體目的和手段并不一樣。宏觀調控:運用政策手段間接影響微觀主體的行為選擇;政府管制:運用行政權力直接限制微觀主體的市場行為。

  其三,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不對立。宏觀調控校正市場失靈和失效。

  金融宏觀調控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講,金融宏觀調控是以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為主體,以貨幣政策為核心,借助于各種金融工具調節(jié)貨幣供給量或信用量,影響社會總需求進而實現社會總供求均衡,促進金融與經濟協調穩(wěn)定發(fā)展的機制與過程。

  金融宏觀調控存在的前提是商業(yè)銀行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實行二級銀行體制。

  就金融宏觀調控的類型而言,包括計劃調控、政策調控、法律調控和行政調控四種。

  (二)貨幣政策及其特征

  1.貨幣政策的含義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控制、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政策、措施的總稱。

  構成要素:貨幣政策目標、實現目標所運用的政策工具、預期達到的政策效果。

  廣義:貨幣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銀行和其它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guī)定和所采取的影響貨幣供給數量的一切措施。

  狹義:貨幣政策主要是研究貨幣的發(fā)行與調控,貨幣量與產出、收入、價格、國際收支等宏觀經濟變量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影響,并圍繞這些經濟聯系與影響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例題?單選題】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是( )。

  A.中央政府

  B.商業(yè)銀行

  C.財政部

  D.中央銀行

  【答案】D

  【解析】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的而采取的各種調控、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政策、措施的總稱。故正確答案為D。

  2.貨幣政策的基本特征

  (1)貨幣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

  (2)貨幣政策是調節(jié)社會總需求的政策。(貨幣供給→總需求→總供給→總供求平衡)

  (3)貨幣政策主要是間接調控政策。

  (4)貨幣政策是長期連續(xù)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調節(jié)的短期性和實效性特點)

  3.貨幣政策的類型

  (1)擴張型貨幣政策。目標:擴大總需求、刺激經濟增長。主要措施:一是降低法定準備金率;二是降低再貼現利率;三是公開市場業(yè)務買入證券。除以上措施外,中央銀行也可用“道義勸告”方式來影響商業(yè)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增加放款,以增加貨幣供應。在我國,擴張型貨幣政策常表現為擴大貸款規(guī)模。

  (2)緊縮型貨幣政策。

  (3)非調節(jié)型貨幣政策。在較長時期把貨幣供應量固定在預定水平上。各國中央銀行一般不采用這種類型的貨幣政策。

  (4)調節(jié)型貨幣政策。實踐中,大部分國家采取這種類型的貨幣政策。

  (三)金融宏觀調控機制

  1.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的構成要素

  金融宏觀調控機制是在一定市場環(huán)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構成的一種市場機制過程。這種市場機制過程可以理解為同一事物的兩層涵義,即金融宏觀調控的傳導機制和調控機制。

  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的框架和構成要素、每一構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P157圖9-1所示:

  (1)調控主體:中央銀行

  (2)調控工具: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yè)務

  (3)操作目標:超額存款準備金與基礎貨幣

  (4)變換中介:商業(yè)銀行

  中央銀行能有效控制的是基礎貨幣,我們可以將其稱為一級主控變量,基礎貨幣轉化為貨幣供應量是通過商業(yè)銀行傳導的,因此商業(yè)銀行成為金融宏觀調控的變換中介。

  (5)中介指標: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給是中央銀行宏觀金融調控的間接控制二階變量。(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調控能力,既取決于一階變量基礎貨幣,又取決于商業(yè)銀行的傳導性能、貨幣乘數機制等。)

  (6)調控受體:企業(yè)與居民戶 (通過影響企業(yè)與居民戶的投資和消費行為)

  (7)最終目標:總供求對比及相關四大政策目標

  中央銀行的四大政策目標:穩(wěn)定幣值、經濟增長、充分就業(yè)和國際收支平衡。

  (8)反饋信號:市場利率與市場價格

  產品市場:總供給>總需求→價格↓

  金融市場:總供給>總需求→利率↓

  【例題?單選題】(2011真題)

  在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的構成要素中,變換中介是( )。

  A.商業(yè)銀行

  B.中央銀行

  C.企業(yè)

  D.居民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的構成要素。在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的構成要素中,變換中介是商業(yè)銀行。參見教材P157。

  2.金融宏觀調控的兩個領域和三個階段

  首先,兩個領域是金融領域和實物領域。

  其次,三個階段是:

  第一階段,中央銀行操作貨幣政策工具對一階變量基礎貨幣的直接控制;

  第二階段,基礎貨幣的變化通過商業(yè)銀行信貸行為對二階變量貨幣供應量產生間接控制作用;

  第三階段,再由二階變量貨幣供應量變化間接影響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四)一種新的貨幣政策框架:通貨膨脹目標制

  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中央銀行直接以通貨膨脹為目標并對外公布針對該目標的貨幣政策制度。在通貨膨脹目標制下,傳統的貨幣政策體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政策工具與最終目標之間不再設立中間目標,貨幣政策的決策依據主要依靠定期對通貨膨脹的預測。

  政策核心:以確定的通貨膨脹率作為政策目標或一個每年區(qū)間。

  通貨膨脹目標制實施的條件主要有:

  (1)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2)貨幣政策的高度透明度;

  (3)利率的市場化;

  (4)浮動匯率制。

  通貨膨脹目標制在實施過程中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在通貨膨脹目標制下,貨幣政策承諾維持一個具體的長期通貨膨脹水平,長期價格穩(wěn)定將是壓倒一切的首要的政策目標。

  第二,在長期通貨膨脹目標值的約束下,為達到產出穩(wěn)定等其它目標,中央銀行短期內擁有采取靈活政策的權力――這就是“彈性通貨膨脹目標”這一術語的真正含義。

  第三,通貨膨脹目標制要求貨幣政策決策者保持實質性的開放和透明。

  二、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工具

  (一)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1.最終目標體系

  (1)物價穩(wěn)定:中央銀行的首要目標。物價上漲率在4%以下。

  (2)充分就業(yè):

  失業(yè)率:社會失業(yè)人數與愿意就業(yè)的勞動力之比。5%以下的失業(yè)率為充分就業(yè)(包括摩擦性失業(yè)和自愿失業(yè))。充分就業(yè)的失業(yè)率為自然失業(yè)率。

  (3)經濟增長:與充分就業(yè)目標一致

  (4)國際收支平衡:

  包括靜態(tài)平衡和動態(tài)平衡。

  靜態(tài)平衡:一個年度周期內的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平衡(每年年末持平)。

  動態(tài)平衡:一定時期(3、5年)的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平衡。

  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

  順差→貨幣供給增加、商品供不應求→物價上漲

  逆差→國內商品過?!洕鲩L停滯(重點調節(jié))

  2.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間的矛盾性

  (1)穩(wěn)定物價與充分就業(yè)之間的矛盾

  澳大利亞著名經濟學家菲利普斯通過研究1861―1957年近100年英國的失業(yè)率與物價變動的關系,得出了結論:失業(yè)率與物價上漲之間,存在著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這一關系可用菲利普斯曲線表示。

  因此,采取減少失業(yè)或實現充分就業(yè)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導致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反之,為了降低物價上漲率或穩(wěn)定物價,就往往得以較高的失業(yè)率為代價。

  【例題?單選題】(2011真題)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之間存在矛盾,根據菲利普斯曲線,( )之間就存在矛盾。

  A.穩(wěn)定物價與充分就業(yè)

  B.穩(wěn)定物價與經濟增長

  C.穩(wěn)定物價與國際收支平衡

  D.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間的矛盾性。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之間存在矛盾,根據菲利普斯曲線,穩(wěn)定物價與充分就業(yè)之間就存在矛盾。

  (2)穩(wěn)定物價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

  穩(wěn)定物價→緊縮銀根→經濟增長率下降

  (3)穩(wěn)定物價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

  通貨膨脹→資本項目順差→彌補國際(貿易)收支逆差

  (4)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

  國際收支逆差→緊縮政策、降低國內需求→經濟增長率下降

  小結: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穩(wěn)定物價
經濟增長
充分就業(yè)
國際收支平衡
穩(wěn)定物價
――
×
×
×
經濟增長
×
――
×
充分就業(yè)
×
――
――
國際收支平衡
×
×
――
――

  (二)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直接控制的、能夠通過金融途徑影響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經濟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存款準備金政策
規(guī)定存款準備金計提的基礎
規(guī)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規(guī)定存款準備金的構成
規(guī)定存款準備金提取的時間
再貼現政策
調整再貼現率
規(guī)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
公開市場業(yè)務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貸款限額
利率限制
流動性比率
直接干預
間接信用控制
道義勸告
窗口指導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也稱為貨幣政策的總量調節(jié)工具。主要包括存款準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yè)務。

  1.存款準備金政策

  存款準備金政策指中央銀行在法律賦予的權力范圍內,規(guī)定或調整商業(yè)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比率,以控制商業(yè)銀行的信用創(chuàng)造能力,改變貨幣乘數,間接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政策。

  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主要內容是:

  (1)規(guī)定存款準備金計提的基礎。

  (2)規(guī)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3)規(guī)定存款準備金的構成。

  (4)規(guī)定存款準備金提取的時間。

  存款準備金率通常被認為是貨幣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于經濟的途徑有:

  (1)對貨幣乘數的影響。(相反變化)

  (2)對超額準備金的影響。(反向影響)

  (3)宣示效果。存款準備金率上升,說明信用即將收縮,利率隨之上升,公眾會自動緊縮對信用的需求;反之則相反。

  存款準備金政策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優(yōu)點是:

  (1)中央銀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權,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最易實施;

  (2)對貨幣供應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確定,各商業(yè)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必須立即執(zhí)行;

  (3)對松緊信用較公平,一旦變動,能同時影響所有的金融機構。

  其缺點是:(1)作用猛烈,缺乏彈性,不宜作為中央銀行日常調控貨幣供給的工具,因此其有固定化的傾向;(2)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額準備金的影響。如果商業(yè)銀行有大量超額準備金,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商業(yè)銀行可將部分超額準備金充抵法定準備金,而不必收縮信貸。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商業(yè)銀行以未到期、合格的客戶貼現票據再向中央銀行貼現。

  再貼現政策的主要內容有:

  (1)調整再貼現率,影響商業(yè)銀行借貸中央銀行資金的成本;

  (2)規(guī)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票據種類;申請機構)。

  再貼現作用于經濟的途徑有:

 ?、俳杩畛杀拘Ч?。②宣示效果。③結構調節(jié)效果。一是規(guī)定再貼現票據的種類,二是按國家產業(yè)政策對不同類的再貼現票據制定差別再貼現率。

  再貼現作為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前提條件是:

  (1)要求在金融領域以票據業(yè)務為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

  (2)商業(yè)銀行要以再貼現方式向中央銀行借款;

  (3)再貼現率低于市場利率。

  再貼現的優(yōu)點主要有:

  (1)有利于中央銀行發(fā)揮最后貸款者的作用;

  (2)比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更機動、靈活,可調節(jié)總量還可以調節(jié)結構;

  (3)以票據融資,風險較小。

  再貼現的主要缺點是:再貼現的主動權在商業(yè)銀行,而不在中央銀行。

  3.公開市場業(yè)務

  公開市場業(yè)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國債或中央銀行票據等有價證券,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的行為。它是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運用最多的貨幣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yè)務作用于經濟的途徑有:

  (1)通過影響利率來影響經濟。

  (2)通過影響銀行存款準備金來影響經濟。

  運用公開市場業(yè)務的條件是:

  (1)中央銀行和商業(yè)銀行都須持有相當數量的有價證券;

  (2)要具有比較發(fā)達的金融市場;

  (3)信用制度健全。

  公開市場業(yè)務由于對買賣證券的時間、地點、種類、數量及對象可以自主、靈活地選擇,故具有以下優(yōu)點:

  (1)主動權在中央銀行,不像再貼現那樣被動;

  (2)富有彈性,可對貨幣進行微調,也可大調,但不會像存款準備金政策那樣作用猛烈;

  (3)中央銀行買賣證券可同時交叉進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貨幣政策,可以連續(xù)進行,能補充存款準備金、再貼現這兩個非連續(xù)性政策工具實施前后的效果不足;

  (4)根據證券市場供求波動,主動買賣證券,可以起穩(wěn)定證券市場的作用。

  公開市場業(yè)務的主要缺點是:

  (1)從政策實施到影響最終目標,時滯較長;

  (2)干擾其實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多,往往帶來政策效果的不確定性。

  4.其它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對于某些特殊領域實施調控所采取的措施或手段,可作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補充,根據需要選擇運用。這類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證券市場信用控制。第二,消費者信用控制。第三,不動產信用控制。第四,優(yōu)惠利率。

  (2)直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

  第一,貸款限額。

  第二,利率限制。

  第三,流動性比率。

  第四,直接干預。

  (3)間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

  具體包括:

  第一,道義勸告

  第二,窗口指導。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中介指標

  中央銀行在確定了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后,就要考慮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最終實現這些目標。這既涉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問題,也與中介指標的選擇有關。

  (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理論

  貨幣的傳導機制即是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或手段影響中介指標,進而對總體經濟活動發(fā)揮作用的途徑和過程的機能。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主要有凱恩斯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和貨幣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

  1.凱恩斯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

  凱恩斯學派的貨幣傳導機制理論,其最初的思路為:貨幣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變貨幣市場的均衡,然后改變利率,進而改變實際資產領域的均衡。(貨幣市場對商品市場的作用――局部分析)

  貨幣供給→利率→投資→總支出→總收入

  這個過程可以直觀地用符號表示為:

  M→r→I→E→Y

  在這個傳導機制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利率。

  擴展:商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作用――一般均衡分析

  總收入→貨幣需求→利率→總需求→總收入

  一般均衡分析:

  貨幣供給↑→利率↓→投資↑→總產出、收入↑

  ↓

  總產出、收入↓←總需求↓←利率↑←貨幣需求↑

  凱恩斯學派在貨幣傳導機制的問題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強調利率的作用,認為貨幣政策在增加國民收入的效果上,主要取決于投資的利率彈性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投資的利率彈性>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總收入↑)。

  【例題?單選題】(2011真題)

  根據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貨幣政策增加國民收入的效果取決于投資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其中,增加貨幣供給,能導致國民收入增長較大的組合是( )。

  A.投資的利率彈性小,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大

  B.投資的利率彈性大,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小

  C.投資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都大

  D.投資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都小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凱恩斯學派在貨幣傳導機制的問題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強調利率的作用,認為貨幣政策增加國民收入的效果取決于投資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如果投資的利率彈性大,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小,則增加貨幣供給所能導致的收入增長就會比較大。

  2.貨幣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

  與凱恩斯學派不同,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論則強調貨幣供應量變動直接影響名義國民收入。

  貨幣供給→總支出→投資→名義總收入(價格*實際產量)

  用符號表示就是:

  M→E→I→y

  貨幣學派認為,利率在貨幣傳導機制中不起主導作用,而是貨幣供應量在整個傳導機制中發(fā)揮著直接作用。

  貨幣主義者認為,貨幣供給短期內對價格和實際產量均可發(fā)生影響;但就長期來說,則只會影響物價水平,即貨幣是中性的。

  顯然,與凱恩斯學派強調利率在貨幣傳導機制中的作用不同,貨幣學派強調的是貨幣供應量的作用。該學派認為,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不是通過利率間接來影響投資和收入,而是因為貨幣供應量超過了人們的意愿持有量,從而直接地影響到社會的支出和貨幣收入。

  (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和操作指標

  1.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含義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又稱為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中間變量等,它是介于貨幣政策工具變量(操作目標)和貨幣政策目標變量(最終目標)之間的變量指標。

  從操縱貨幣供給到影響中介目標的過程則是中央銀行調控宏觀金融的操作過程。

  (2)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設置的必要性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有以下三種功能:

  第一,測度功能。

  第二,傳導功能。

  第三,緩沖功能。

  (3)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的標準

  除內生性為貨幣政策中介變量的內涵要求外,一般將其概括為: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

  根據上述標準確定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通常有兩類:一類是總量目標,如貨幣供應量等;另一類是利率指標,如長期利率等。

  2.貨幣政策可供選擇的中介目標

  通常而言,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體系一般包括利率、貨幣供應量。

  (1)利率(凱恩斯學派)

  利率(主要是中長期利率)作為中介目標的原因:①可控性強;②可觀測;③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強

  缺點:①利率具有復雜性、易變性、利率調整的時滯性,真實利率的不易測量性;②利率兼具經濟變量和政策變量的特性,而實踐中很難辨別。

  以利率作為中間目標,中央銀行在實際操作中常常會因為其政策效果與非政策效果混淆難辨,或者是在政策尚未奏效時即誤以為調控成功,或者是難以確定政策是否有效。

  (2)貨幣供應量 (弗里德曼)

  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原因:①可測性;②可控性(間接控制);③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強,但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最大的問題就是指標口徑的選擇(M1?M2?)。

  他們提出“單一規(guī)則”的貨幣政策:將貨幣供應量(M2)作為貨幣政策主要的中間目標,主張把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保持在一個固定的比率上。

  3.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

  操作指標也稱近期目標,介于貨幣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標之間。其選擇同樣要滿足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 從主要工業(yè)化國家中央銀行的操作實踐來看,被選作操作指標的主要有短期利率、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和基礎貨幣。

  (1)短期利率

  短期的市場利率即能夠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變動靈活的利率。在具體操作中,主要是使用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中央銀行調控短期利率的手段: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貼現窗口。

  (2)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或稱高能貨幣)是指處于流通界為公眾所持有的現金和商業(yè)銀行所持有的準備金總和。

  (3)存款準備金

  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是由銀行體系的庫存現金與其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組成的存款準備金,也可以當作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因為存款準備金的變動一般較容易為中央銀行測度、控制,并對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但其可控性較低(超額準備金)。

  【例題1?單選題】在貨幣政策傳導中,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 )。

  A.介于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與最終目標之間

  B.是貨幣政策實施的遠期操作目標

  C.是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的遠期目標

  D.介于貨幣政策工具與中介目標之間

  【答案】D

  【解析】操作指標也稱近期目標,介于貨幣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標之間。故,此題正確答案為D。

  【例題2?多選題】從主要工業(yè)化國家中央銀行的實踐來看,被選作操作指標的主要有( )。

  A.短期利率

  B.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

  C.基礎貨幣

  D.通貨膨脹率

  E.失業(yè)率

  【答案】ABC

  【解析】從主要工業(yè)化國家中央銀行的操作實踐來看,被選作操作指標的主要有短期利率、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基礎貨幣。

  第三節(jié) 貨幣政策的實施

  一、貨幣政策的實施依據

  宏觀經濟分析是貨幣政策實施的最重要依據。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三大基本要素構造了貨幣政策調控系統。

  (一)總量和結構的平衡分析

  1.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分析

  總供求平衡:GDP=I+C+(X-M),即總供給=總需求

  當GDP>I+C+(X-M)時,即供大于求時,物價下降;

  當GDP

  2.供給與需求的結構平衡分析

  供給、需求結構是指部門、產業(yè)的供給、需求結構,不是微觀的產品供給、需求結構。實踐證明,總量平衡結構不一定平衡,結構平衡總量一定平衡。

  (二)貨幣當局概覽和貨幣概覽分析

  1.貨幣當局概覽

  實際上就是經過整理簡化了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負債
國外資產
 
外匯
通貨發(fā)行
黃金
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存款
貼現及外放
國庫及公共機構存款
政府債券
其他負債
政府借款
資本項目
其他資產(固定資產等)
 
資產項目合計
負債項目合計

  2.存款銀行貨幣概覽

  是經過整理、歸并、簡化的存款銀行資產負債表。該概覽反映存款銀行資產負債的概貌及其與中央銀行的信貸關系。

資產
負債
國外資產
 
國內信貸
活期存款
儲備資產
定期存款、外匯存款、其他存款
法定準備金存款
中央銀行借款
備付金存款
其他項目(凈)
庫存現金
 
購買政府債券
 

  3.貨幣概覽

  是將貨幣當局概覽和存款銀行貨幣概覽歸并,剔除中央銀行與存款銀行之間的信貸往來而合成的。

資產
負債
國外資產(凈)
貨幣和準貨幣(M2)
金銀占款
1、貨幣(M1)
外匯占款
流通中現金
在國際金融組織的資產(凈)
單位活期存款
國內信貸
2、準貨幣
貸款
單位定期存款
財政借款
儲蓄存款
 
其他項目

  分析等式:

  (1)M2=國外資產(凈)+國內信貸-其他項目(凈)

  即可以理解為:廣義貨幣供給(M2)變化由三個因素決定。

  (2)M2=M1+準貨幣

  可以從構成分析廣義貨幣M2的變化。

  二、貨幣政策的效應

  貨幣政策效應就是貨幣政策的實施對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績效或有效性,分為時滯效應和數量效應。

  (一)貨幣政策數量效應

  人們在衡量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及貨幣政策的大小強弱時,是著眼于貨幣政策實施所取得的效果與預期所要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距。(目標:經濟增長與穩(wěn)定物價)

  (二)貨幣政策時滯效應

  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理論認為不宜用貨幣政策為主去維持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貨幣政策效果的時間滯后。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就是從決策采取某種政策,到這一政策最終發(fā)生作用,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時間,即被稱之為“貨幣政策的時滯”。

  1.內部時滯――作為貨幣政策操作主體的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全過程。(主觀)

  具體而言,內部時滯有:(1)認識時滯;(2)決策時滯。

  2.外部時滯――作為貨幣政策調控對象的金融部門及企業(yè)部門對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反應過程。(客觀)

  該時滯的長短,取決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門、企業(yè)部門對政策工具的彈性大小。

  三、我國的貨幣政策

  (一)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

  一國貨幣當局可選擇的貨幣政策目標無非有這樣三種配合:一是側重于穩(wěn)定物價目標,期望實現無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二是側重于經濟增長目標,期望實現高通貨膨脹的高經濟增長;三是兼顧穩(wěn)定與增長,期望獲得低通貨膨脹的適度經濟增長。

  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法》: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的表述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wěn)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2007年周小川:我國目前還要繼續(xù)實施貨幣政策多目標制,既關注通貨膨脹,還要考慮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就業(yè)等問題,并以此促進金融改革。

  【例題?單選題】我國貨幣政策目標的表述是( )。

  A.穩(wěn)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

  B.保持貨幣幣值穩(wěn)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C.保持貨幣幣值穩(wěn)定,促進經濟增長

  D.穩(wěn)定物價,促進經濟發(fā)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

  (二)我國的貨幣政策工具

  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貼現與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和利率工具等。

  1.存款準備金制度

  2.再貼現與再貸款

  由于我國票據市場不發(fā)達,實際上,我國中央銀行的再貸款一直在其資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是我國中央銀行基礎貨幣吞吐的主要渠道。

  3.公開市場操作

  我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yè)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

  (1)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是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為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2)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人民銀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后者為人民銀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3)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短期債券,通過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例題1?多選題】屬于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yè)務的交易品種是( )。

  A.債券

  B.銀行票據

  C.外匯

  D.股票

  E.黃金

  【答案】AC

  【解析】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證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B選項只是說銀行票據,應該為中央銀行票據。所以,正確答案為AC。

  【例題2?單選題】我國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待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這種交易行為稱為( )。

  A.現券買斷

  B.現券賣斷

  C.正回購

  D.逆回購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正回購的概念。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待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是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

  4.利率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地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存款準備金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2)調整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

  (3)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

  (4)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等。

  (三)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商業(yè)銀行貸款規(guī)模的限制,這標志著中央銀行與商業(yè)銀行關系的變革,從根本上使直接調控過渡到間接調控。

  1.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能力加強

  1998年前,貨幣發(fā)行權在國務院,中央銀行只有貨幣政策的建議權和執(zhí)行權,決策權在國務院。

  2.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

  (1)貨幣供應量(M1、M2)

  從1993年開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商業(yè)銀行貸款規(guī)模的限制,貨幣供應量真正成為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2)利率

  利率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高效的傳導媒介在我國并未發(fā)揮很大的功能。按中央銀行的設想,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再放開貸款利率,最后放開存款利率,取消對利率變動的行政性限制。

  3.貨幣政策操作指標的選擇

  (1)基礎貨幣作為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是中央銀行直接控制的金融變量,也是銀行體系的存款擴張、貨幣創(chuàng)造的基礎。我國基礎貨幣總量就是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方總量(人民銀行對商業(yè)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量;外匯和金銀儲備占款量;人民銀行對財政的透支借款;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貨幣量)。

  (2)商業(yè)銀行超額準備金也是我國貨幣政策操作指標的選擇之一。

  4.商業(yè)銀行傳導功能加強

  商業(yè)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主體,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承前啟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初步建立了相對規(guī)范的公司治理架構,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財務狀況明顯好轉,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等指標顯著改進,財務可持續(xù)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公開發(fā)行上市成功,市場約束機制顯著增強;

  四是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穩(wěn)步提高。

  至此,作為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商業(yè)銀行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過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應該越來越重要。

  (四)近年我國的金融宏觀調控情況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