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 >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備考資料 > 2015年主管中藥師考試精選輔導資料:解表藥

2015年主管中藥師考試精選輔導資料:解表藥

更新時間:2014-09-02 09:43:55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15年主管中藥師考試精選輔導資料之解表藥,環(huán)球網校醫(yī)學網搜集整理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5年主管中藥師考試精選輔導資料之解表藥,環(huán)球網校醫(yī)學考試網搜集整理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發(fā)散風寒:

  1.麻黃:①風寒感冒 ②咳嗽氣喘 ③風水水腫 ④風寒濕痹 ⑤陰疽 ⑥水腫、小便不利。

  辛溫宣散,主入肺經,作用重在開宣肺氣,以外散風寒,內平喘咳,下通水道,且宣散之力頗強。故只適于風寒表實證、肺氣壅遏的實喘及風水水腫而無汗者。

  (1)發(fā)汗解表:風寒表實證。麻黃湯(君),小青龍湯(君),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劑-臣-宣肺解表)

  (2)宣肺平喘:喘咳實證。麻杏石甘湯(君),定喘湯(降氣劑-君)

  (3)利水消腫:風水水腫。利尿退腫。

  (4)散寒通滯:陽和湯(溫經散寒劑-佐-宣散在體表之寒凝)

  2.桂枝:①風寒感冒 ②風寒濕痹 ③寒凝血滯諸痛證 ④痰飲、蓄水證 ⑤心悸。

  辛溫發(fā)散,甘溫助陽,外能發(fā)散風寒,內能溫通血脈,為風寒外感、寒凝血滯、陽不化氣等證之要藥。其發(fā)汗之力雖不及麻黃,然其味甘力緩又無傷陽之弊,故風寒感冒虛實皆可應用。

  (1)發(fā)汗解表(發(fā)汗解肌):風寒感冒。桂枝湯(君),麻黃湯(臣),小青龍湯(君-助麻黃發(fā)汗,溫陽化飲),再造散(扶正解表劑之陽虛外感風寒:君),再造散(扶正解表劑:君)

  (2)溫經散寒(溫通經脈):寒凝血滯諸痛證。黃芪桂枝五物湯(溫經散寒劑-臣),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劑-君-溫經通脈,溫經散寒),黃芪桂枝五物湯(溫經散寒劑-臣-散風寒而溫經通痹),

  (3)助陽化氣: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濕內停引起的痰飲眩悸、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證:痰飲、蓄水證。心悸。腎氣丸(補陽劑:臣),炙甘草湯(氣血雙補劑-佐-溫心陽,通血脈),小建中湯(溫中祛寒劑-臣-溫陽祛虛寒),腎氣丸(補陽劑-臣-助命門以溫陽化氣)

  3.紫蘇: ①風寒感冒 ②胸悶嘔吐 ③胎動不安 ④魚蟹中毒。

  辛溫行散,葉輕如肺,能發(fā)散風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氣和中,理氣安胎。故為風寒咳嗽、脾胃氣滯所常用,此外,又解魚蟹之毒(魚蟹變質,食后吐瀉、腹痛)。

  (1)發(fā)散風寒(發(fā)汗解表):風寒表證。風寒感冒,咳嗽痰多。參蘇飲(扶正解表劑:君)

  (2)行氣寬中:脾胃氣滯及嘔吐證。脾胃氣滯,胸悶嘔吐。

  4.生姜:①風寒感冒 ②胃寒嘔吐。 辛溫發(fā)散,入肺經外能發(fā)汗,內能化痰,其解表力弱。善治風寒咳嗽,入胃經又善溫中止嘔,治多種嘔吐。

  (1)發(fā)散風寒(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九味羌活湯(臣),柴葛解肌湯(佐-調和營衛(wèi)),敗毒散(佐使),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劑-使-正胃氣),疏鑿飲子(表里雙解劑-佐-善走皮膚,疏風發(fā)表,使在表之水從肌膚而泄),黃芪桂枝五物湯(溫經散寒劑-佐-疏散風邪),炙甘草湯(氣血雙補劑-佐-辛溫走散)

  (2)(溫胃)止嘔(溫中止嘔):偏于溫中。胃寒嘔吐。善于溫中止嘔,素有“嘔家圣藥”之稱。桂枝湯(佐-降逆止嘔),再造散(扶正解表劑-使-溫胃),禹功散(姜汁-佐-開痰水而和胃氣),黃龍湯(攻補兼施劑-使-護胃氣),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劑-使-和營衛(wèi)),逍遙散(調和肝脾劑-佐-降逆和中,且能辛散達郁),大柴胡湯(表里雙解劑-使-助半夏和胃止嘔),小建中湯(溫中祛寒劑-使-溫胃),吳茱萸湯(溫中祛寒劑-臣-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歸脾湯(補血劑-使-調和脾胃,以資生化),地黃飲子(陰陽并補劑-使-調和諸藥),四神丸(澀腸固脫劑-使-暖胃散寒)

  (3)(溫肺)止咳:偏于溫肺。風寒咳嗽。辛溫發(fā)散,溫肺散寒,化痰止咳,故可用治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

  此外,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毒。

  蔥白:①風寒感冒 ②陰寒格陽下利脈微 ③陰寒腹痛

  (1)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九味羌活湯(臣),加減葳蕤湯(扶正解表劑-臣)

  (2)散寒通陽:陰盛格陽下利脈微,陰寒腹痛。

  5.香薷:①風寒感冒 ②風水水腫 ③水腫、小便不利 ④陰暑證。辛溫發(fā)散,外能解表,下能利尿,功似麻黃而力弱, 適于夏月著涼及風水水腫。故有“夏月麻黃”之稱。

  (1)發(fā)散風寒(發(fā)汗解表):風寒表證。風寒感冒而兼脾胃濕困,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重,無汗,脘滿納差,苔膩,或惡心嘔吐,腹瀉者?!跋戕改讼脑陆獗碇??!?/P>

  陰暑證。常用治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濕,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 腹痛吐瀉的陰暑證,素有“夏月麻黃”之稱。香薷散(君-除寒祛暑化濕)

  (2)化濕和中:濕阻中焦證。

  (3)利水消腫:水腫。水腫腳氣。其治水腫,偏于發(fā)越陽氣,和中化濕以利水消腫,多用治脾虛濕盛之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浮腫。

  6.荊芥:①風寒感冒 ②風熱感冒 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④瘡癰初起兼有表證 ⑤吐衄下血 性平不烈,以辛為用,長于散風,外感風寒、風熱均為常用。 炒炭止血。

  (1)祛風解表(發(fā)表散風):外感表證。外感表證。辛散氣香,長于發(fā)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和緩,表寒表熱皆可用之。

  不論風寒風熱。止嗽散(佐),銀翹散(臣-開皮毛逐邪),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劑-臣-清上)

  (2)透疹(透疹消瘡):麻疹初起,疹出不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輕揚透散,祛風止癢,宣散疹毒。

  瘡瘍初起兼有表證。散風解表,兼有消瘡之功,故可用于瘡瘍初起。

  (3)炒炭止血:多種出血證。吐衄下血。炒炭長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多種出血癥。

  (4)止癢:

  (5)清頭目,利咽喉:風邪所致的頭昏頭痛、目赤多淚、咽喉癢痛、皮膚瘙癢。

  7.防風:①風寒感冒 ②風熱感冒 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④風寒濕痹 ⑤破傷風證 ⑥肝郁侮脾、腹痛泄瀉。

  辛散祛風,微溫不燥,甘緩不峻,通治諸風,故名防風,不論外風內風均可應用。質松而潤,祛風之力較強,為“風藥之潤劑”、“治風之通用藥”。

  (1)祛風解表(發(fā)表散風):風寒表證。感冒頭痛,風疹瘙癢。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疹瘙癢。玉屏風散(補氣劑:佐),再造散(扶正解表劑 -臣),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劑-君-通治一切風邪),仙方活命飲(清熱解毒劑-佐-疏風解表,又消腫散結),玉屏風散(補氣劑-佐-走表祛風邪,合芪、術則扶正為主,以祛邪)

  (2)祛風濕,止痛(勝濕止痛):風濕痹證。止痹痛藥。風濕痹證,關節(jié)疼痛,四肢攣急。九味羌活湯(臣-散風寒勝濕止痛),痛瀉要方(調和肝脾劑-使-理脾引經:散肝,舒脾,勝濕),

  (3)止痙:破傷風。破傷風角弓反張、抽搐痙攣。

  (4)止癢:皮膚瘙癢。

  (5)止瀉:肝郁侮脾,腹痛泄瀉。炒用,尚可治腸風下血。

  8.羌活: ①風寒感冒 ②風寒濕痹

  (1)散寒解表:偏上偏表。九味羌活湯(君),敗毒散(君-治上半身風寒濕邪),再造散(扶正解表劑-臣),疏鑿飲子(表里雙解劑-佐-善走皮膚,疏風發(fā)表,使在表之水從肌膚而泄)

  (2)祛風濕:偏于上半身風寒濕痹。

  止痛:柴葛解肌湯(臣-散表邪而止頭痛)

  9.白芷:①風寒感冒 ②風寒濕痹 ③陽明頭痛 ④齒痛 ⑤帶下過多 ⑥瘡癰腫毒 ⑦鼻淵

  (1)祛風解表:風寒表證。九味羌活湯(臣),仙方活命飲(清熱解毒劑-佐-疏風解表,又消腫散結)

  (2)止痛:陽明頭痛、鼻淵頭痛之要藥。頭痛、牙齦腫痛等疼痛證。善入足陽明胃經,故頭額痛及牙齦腫痛多用。柴葛解肌湯(臣-散表邪而止頭痛)

  (3)通鼻竅:鼻淵。祛風、散寒、燥濕,可宣利肺氣;又升陽明清氣,使上養(yǎng)鼻竅,以針對鼻淵因于風寒濕邪之病因。其通鼻竅,止疼痛,可改善該病鼻塞不通,濁涕不止,前額疼痛。

  (4)燥濕止帶:帶下證。

  (5)祛風止癢:皮膚瘙癢,瘡瘍膿成。

  10.細辛:①風寒感冒 ②陽虛外感 ③齒痛 ④風寒濕痹 ⑤鼻淵 ⑥寒痰停飲 ⑦閉證神昏

  (1)發(fā)散風寒(表寒+里寒):風寒表證。表里兼顧。九味羌活湯(臣-祛風散寒,止痛),再造散(扶正解表劑:君),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劑-臣-助桂枝溫經散寒)

  (2)通鼻竅:

  (3)散寒止痛:風寒性頭痛、牙痛、痹痛。大黃附子湯(溫下劑-臣-辛溫宣通,散寒止痛,協助附子以增強散寒作用。)

  (4)溫肺化飲:肺寒咳喘。小青龍湯(臣)

  11.藁本:①風寒感冒 ②風寒濕痹 辛溫香燥,氣雄而烈,藥性上達,善治風寒巔頂頭痛,及風濕痹證。

  (1)發(fā)散風寒:風寒表證、風寒頭痛及風寒濕痹。功效與羌活相似,唯其辛散雄烈之性較為緩和,故常同用,其主治病證及配伍原則亦同于羌活。

  風寒感冒,巔頂頭痛。辛溫香燥,性味俱升,藥勢雄壯,善達巔頂,以發(fā)散太陽經風寒濕邪見長(祛風散寒)。

  (2)祛風濕:風寒濕痹。能除肌膚經絡間寒濕之邪而祛風止痛(勝濕止痛)。

  (3)止痛:

  12.蒼耳子:①風寒感冒 ②風寒濕痹 ③鼻淵 ④風疹瘙癢 辛散溫通,苦溫除濕,長于散風除濕通竅,為風寒頭痛、痹痛、鼻淵所常用。

  (1)發(fā)散風寒:風寒表證。略有辛溫解表之力,對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者,既發(fā)散風寒,又止痛和通鼻竅。因其解表之力甚弱,一般風寒感冒實不多用。

  (2)祛風濕(散風除濕):風濕痹證。辛溫,兼能祛風濕,止痹痛,可輔助其他祛風濕藥,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

  風寒濕痹。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治風濕痹證,四肢拘攣。

  (3)通鼻竅(通竅止痛):鼻淵。善通鼻竅以除鼻塞,性溫燥可止?jié)崽?,并止痛以緩解前額及鼻內脹痛,對鼻淵鼻塞,濁涕不止,難辨香臭,前額昏痛之證,一藥數效,標本兼治,可內服亦宜外用,被古今視為要藥。尤宜于鼻淵而有外感風寒者。

  (4)止痛:以其發(fā)散風寒之力,還可用于皮膚瘙癢及風寒頭痛。鼻淵頭痛,風寒頭痛。

  13.辛夷花:①風寒感冒 ②鼻淵 辛散溫通,芳香走竄,上行頭面,善通鼻竅,為治鼻淵頭痛要藥。

  (1)發(fā)散風寒(散風寒):風寒頭痛。發(fā)散風寒,通竅止痛,用治外感風寒,頭痛鼻塞。

  風寒表證。本品辛溫,能發(fā)散風寒,尤長于宣通鼻竅。因其解表之力較弱,外感而無鼻塞、流涕等癥者并不多用。

  (2)宣通鼻竅(通鼻竅):鼻淵頭痛。辛溫發(fā)散,芳香通竅,其性上達,升達清氣,藥勢上行于頭面,善通鼻竅,專治鼻淵。為鼻淵頭痛要藥。

  鼻淵。本品性味辛溫,芳香浮散,外能祛除風寒邪氣,內能升達肺胃清氣,而宣通鼻竅,亦為治鼻淵頭痛,鼻塞流涕的要藥。

  發(fā)散風熱:

  1.薄荷:①風熱感冒 ②溫病初起 ③頭痛目赤 ④咽喉腫痛 ⑤麻疹不透 ⑥風疹瘙癢 ⑦肝郁氣滯

  (1)疏散風熱:風熱表證或溫病衛(wèi)分證。銀翹散(臣),桑菊飲(佐),敗毒散(佐使),加減葳蕤湯(扶正解表劑-臣-解表利咽),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劑-臣-清上),普濟消毒飲(清熱解毒劑-臣-辛涼疏散頭面風熱),涼膈散(清熱解毒劑-佐-輕清疏散,以解熱于上;火郁發(fā)之)

  (2)清頭目,利咽喉::頭昏頭痛、目赤多淚、咽喉癢痛及皮膚瘙癢。

  (3)疏肝解郁:逍遙散(調和肝脾劑-佐-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地黃飲子(陰陽并補劑-使-疏郁而輕清上行)

  (4)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暢。

  (5)止癢:風疹瘙癢。

  2.牛蒡子: ①風熱感冒 ②溫病初起 ③咽喉腫痛 ④麻疹不透 ⑤風疹瘙癢 ⑥癰腫瘡毒 ⑦痄腮

  辛寒疏散,透疹利咽,苦寒清解,消腫散結,凡風熱諸證及肺胃熱毒、咽痛瘡腫等證,均為常用藥。

  (1)疏散風熱(利咽):風熱表證及溫病衛(wèi)分證。銀翹散(臣),普濟消毒飲(清熱解毒劑-臣-辛涼疏散頭面風熱),

  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辛散苦泄,寒能清熱,故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之效。

  (2)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外解風熱,內清熱毒,故為透疹要藥。

  麻疹不透。清泄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泄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fā),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隱。

  (3)解毒消(散)腫(清熱解毒):熱毒咽喉腫痛、瘡癰及痄腮。利咽喉,消癰腫。補肺阿膠湯(補陰劑-臣-宣肺清熱,化痰利咽)

  癰腫瘡毒,痄腮喉痹。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風熱,內泄其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效。

  (4)通便:滑腸,可使大便通暢而利于熱毒清降。

  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

  3.桑葉:①風熱感冒 ②溫病初起 ③肺熱燥咳 ④肝陽眩暈 ⑤肝火目赤 ⑥血熱吐衄

  (1)疏風熱:風熱表證及溫熱犯肺之衛(wèi)分證。桑菊飲(君-疏風熱,宣肺止咳)

  (2)清肺潤燥:肺熱或燥熱咳嗽。

  (3)清肝:肝熱目疾及頭昏頭痛。

  此外,略有涼血止血之功,尚可用于血熱妄行之咳血、衄血、吐血證。

  4.菊花:①風熱感冒 ②溫病初起 ③癰腫瘡毒 ④肝陽眩暈 ⑤肝火目赤

  (1)疏風熱:風熱表證及溫熱犯肺之衛(wèi)分證。桑菊飲(臣-散風熱,清利頭目而肅肺)

  (2)平肝:肝陽或肝熱上攻之眩暈、頭痛。

  (3)清肝:肝熱或肝虛目疾。

  (4)清熱解毒:癰腫疔毒。

  5.蟬蛻:①風熱感冒 ②溫病初起 ③咽喉腫痛 ④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⑤目赤翳障 ⑥驚癇夜啼 ⑦破傷風證

  甘寒清熱,質輕疏散,外能疏散風熱以解表,內能平息肝風以止痙,又善明目、療啞。為風熱諸證及肝風內動所常用。

  (1)疏散風熱:風熱表證及溫病衛(wèi)分證。

  風熱感冒,咽痛音啞。甘寒清熱,質輕上浮,長于疏散肺經風熱,宣肺療啞,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

  (2)透疹(透疹止癢):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既透疹又疏散風熱,治療風熱外束而疹出難暢者。

  麻疹不透,風疹瘙癢。宣散透發(fā),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3)清肝明目(明目退翳):目赤翳障。善入肝經,能清肝熱以明目退翳,故可用以治療肝熱上攻于目所致的目赤流淚、翳膜遮睛之證。

  目赤翳障。入肝經,善疏散肝經風熱而有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4)息風止痙(止痙):肝風內動痙攣抽搐。息風止痙,可用以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等多種肝風內動證。因其性偏寒涼,能清瀉肝火,更宜于肝熱生風者。

  驚癇夜啼,破傷風證。甘寒,既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

  還常用以治療小兒夜啼不安,現代研究蟬蛻能鎮(zhèn)靜安神。

  6.升麻:①風熱感冒 ②頭痛目赤 ③咽喉腫痛 ④麻疹不透 ⑤氣虛下陷 ⑥崩漏下血 ⑦齒痛口瘡

  (1)解表退熱:表證發(fā)熱。

  (2)透疹:麻疹初起疹發(fā)不暢。升麻葛根湯(君-解肌透疹)

  (3)升陽:中氣下陷。脘腹墜脹、久瀉脫肛、子宮及胃下垂。濟川煎(潤下劑-佐-以升清陽,欲降先升,使補而不滯),普濟消毒飲(清熱解毒劑-使-疏散風熱,并引諸藥上達頭面,火郁發(fā)之),補中益氣湯(補氣劑-佐-升陽舉陷、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

  (4)清熱解毒:瘟疫、痄腮、咽喉及牙齦腫痛、瘡腫。清胃散(清胃熱劑-臣-清熱解毒,兼以引經為使)

  7.柴胡: ①風熱感冒 ②肝郁氣滯 ③寒熱往來 ④氣虛下陷 凡邪犯少陽,肝郁不舒及中氣下陷之證,均為要藥。

  (1)解表退熱:半表半里。柴葛解肌湯(君-解肌清熱),敗毒散(臣-疏散解肌),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劑-君-輕清升散,疏邪透表),大柴胡湯(表里雙解劑-君)

  (2)疏肝:肝郁氣滯,月經不調,胸脅疼痛。四逆散(調和肝脾劑-君-升發(fā)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逍遙散(調和肝脾劑-君-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條達),龍膽瀉肝湯(清肝膽熱劑-佐-疏暢肝膽之氣,并引諸藥歸于肝經)

  (3)升陽: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普濟消毒飲(清熱解毒劑-使-疏散風熱,并引諸藥上達頭面,火郁發(fā)之),補中益氣湯(補氣劑-佐-升陽舉陷、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

  8.葛根:①風熱感冒 ②麻疹不透 ③熱病口渴 ④陰虛消渴 ⑤熱泄熱痢 辛涼升散,甘涼而潤,善散肌腠經俞之邪而升陽透疹,兼可生津止渴。適于外感項強、麻疹、久瀉、津傷口渴等證。

  (1)解表退熱:表證發(fā)熱。辛涼升散,能祛在表之風邪,發(fā)汗解表以退熱。外感表證發(fā)熱,無論風寒與風熱,均可選用。既辛散在表之風,又清泄內入之熱邪,前人稱其為太陽陽明“解肌”之藥,故外感表證,邪郁化熱初犯于里,發(fā)熱加重,惡寒漸輕,口微渴等癥者,較為多用。又長于緩解外邪郁阻,經氣不利,筋脈失養(yǎng)所致的頸背強痛。

  外感表證。甘辛性涼,輕揚升散,入脾胃經,而有發(fā)汗解表,解肌退熱之功(解肌退熱)。柴葛解肌湯(君-解肌清熱),升麻葛根湯(臣-解肌),參蘇飲(扶正解表劑:君-解肌透邪)

  (2)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透。發(fā)散表邪,又可透發(fā)麻疹。用治麻疹初起因風熱外束而疹出不暢者

  麻疹不透。發(fā)表散邪,解肌退熱,透發(fā)麻疹,故可用于麻疹初起。

  (3)生津止渴:熱病口渴及消渴。能生津止渴,可用于多種病證見煩渴者。其性甘涼,較宜于熱病傷津之口渴。

  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甘涼,于清熱之中,又能鼓舞胃氣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

  (4)升陽:脾虛泄瀉。升陽,乃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的簡稱。脾虛氣陷,運化失司而便溏泄瀉者,本品能升舉脾胃清陽而收止瀉之效

  熱泄熱痢,脾虛泄瀉。既能清透邪熱,又能升發(fā)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奏止瀉止痢之效。葛根芩連湯(表里雙解劑-君-發(fā)表解肌,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而止瀉)

  9.淡豆豉:①風寒感冒 ②風熱感冒 ③胸悶煩熱

  (1)解表:感冒頭痛。銀翹散(臣-開皮毛逐邪),加減葳蕤湯(扶正解表劑-臣)

  (2)除煩:胸中煩悶,虛煩不眠。

  10.蔓荊子:①風熱感冒 ②頭痛目赤 辛寒疏散,輕浮上行,善散頭面風熱之邪而止痛功良。故為風熱頭痛、目赤及風濕痹痛所常用。

  (1)疏散風熱:風熱表證。味辛而性微寒,雖外散風熱,但不以解表見長,其善能疏風止痛、清利頭目,故風熱表證而有頭昏頭痛或目赤流淚者,較為多用。

  風熱感冒,頭痛頭風。辛能散風,微寒輕浮上行,主散頭面之邪,有祛風止痛之效。

  目赤腫痛,目昏多淚。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清利頭目)。

  (2)止痛:疼痛證。止痛之功,還可用于頭風痛、痹證、牙痛及胃脘痛等證。

 

編輯推薦:

中藥學專業(yè)衛(wèi)生職稱最新特惠輔導(獨家內部資料)

衛(wèi)生資格考試輔導軟件

環(huán)球網校醫(y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huán)球網校醫(y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環(huán)球網校醫(yī)學考試網老師聯系方式:62126633-6749 專業(yè)老師QQ群:328632537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資格查詢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